數字人民幣對消費升級的促進研究——基于對e-CNY上海試點的調研研究
文章來源:四九八網絡發布時間:2022-05-23 08:35:26熱度:766現今,我國數字經濟進入加速發展的黃金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較2019年增加3.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8.6%。數字人民幣的推出,順應了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立足國內支付體系移動支付的現代化,在充分滿足消費者日常支付需求的同時,數字人民幣作為數字形式的現金,保障了數字經濟條件下人民幣的法定性,是順應時代、更為安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系統設施。
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具有貨幣的價值尺度、交易媒介、價值貯藏等基本職能,并由國家信用擔保,與真實實物人民幣等值,是數字形式的人民幣。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于現金類支付憑證(M0),與實物人民幣一樣,都是中央銀行對公眾的一種負債。
為了推出數字人民幣,中國已經做了多年的準備工作。2014年,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小組;2019年,深圳開始數字人民幣研發和移動支付試點;2020年,“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到“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此后,各商業銀行逐步加大了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的推動和引進工作。
截至2021年6月30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受邀白名單用戶已超1000萬,已經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個和對公錢包351萬個,累計交易總數7075萬筆、金額345億元。
部分數字人民幣特色應用場景介紹
數字人民幣在民生支付領域的創新應用
2021年,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出現了一款在把手位置上植入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老年拐杖,此植入設備的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可實現“碰一碰“支付,使數字人民幣的使用人群得以擴大,解決了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進行支付的困惑,也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除此之外,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還可以植入多種可穿戴設備。
數字人民幣在數字出行領域的應用
互聯網企業美團在服貿會上實現了“碰一碰”解鎖共享單車功能,基于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NFC支付功能,只需使用手機“碰一碰”,即可實現美團共享單車的開鎖和支付。此應用場景建設使共享單車的使用和支付流程得到了極大的優化,進一步提高了使用便捷度,為用戶帶來了更好的使用體驗,是數字人民幣進一步提高金融普惠性的具體體現。
數字人民幣在金融期貨市場領域的應用
2021年8月20日,大連商品交易所以數字人民幣形式支付了倉儲費,實現了數字人民幣在期貨市場的首次應用。倉儲費用數字人民幣支付具有免手續費、方便實時查詢支付進度、業務辦理不受大額支付系統啟停時段限制等優點。數字人民幣實現大額支付,切實為企業提供了便利。
數字人民幣對消費升級的促進研究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2019年,我國的消費率平均為53.4%,與發達國家相比,居民消費仍有擴大的空間,但目前來看,我國消費增長率逐漸放緩。《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億元,我國人口基數大、消費市場廣,刺激消費升級能有效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
2021年7月27日—8月3日,筆者實地調研了上海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情況,探索數字人民幣推行使用對消費升級、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數字人民幣通過助力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城市消費升級
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數字人民幣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經濟環境,數字人民幣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務效率、信息流動效率,推動商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從而促進城市消費升級。
(1)數字人民幣促進商業數字化轉型。2021年4月30日,上海出臺加快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若干措施,為不斷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商務數字化轉型,開展數字人民幣的應用試點。2021年1月伊始,商業銀行開始向各商戶介紹和推廣數字人民幣,部分商戶已經完成數字人民幣錢包系統的安裝,銀行還會對使用數字人民幣的商戶統一進行相關知識及操作方法的培訓,促進商戶收銀模式的數字化轉型,提高零售行業商戶的效率,促進消費模式升級。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同上海市商務委和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在“五五購物節”期間開展“數字人民幣五五歡樂購”紅包活動,共發放35萬個55元數字人民幣紅包,重點商圈、特色商街、品牌企業均參與了本次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通過數字紅包促進了購物節期間的實體消費經濟,達到了促進消費潛力釋放的目的,從而促進消費進一步擴容升級。
(2)數字人民幣的推出促進商業銀行加速完成數字化轉型。商業銀行作為數字人民幣的運營機構,利用區塊鏈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數字技術,完善基于支付、結算領域的服務,改善消費者的支付體驗,打破現有第三方平臺帶來的移動支付格局,有助于拓展商業銀行在支付領域的市場份額。之后,可抓住機遇,進一步優化貸款、理財等產品,商業銀行與數字人民幣的高安全性和普惠性易使消費者應用于金融市場,助力零售金融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促進消費者消費結構的升級。
數字人民幣以消費者對數字人民幣使用的高漲熱情 促進小額消費產量升級
“數字人民幣五五歡樂購”是上海首個大規模數字人民幣試點項目,以購物節為契機,取得了良好的數字人民幣推廣效果。目前,消費者對數字人民幣的使用熱情高漲。“五五購物節”期間,“數字人民幣五五歡樂購”紅包活動有效報名人數1952785人,中簽率僅17.9%。據陸家嘴、南京路商圈試點商鋪的走訪調查,數字人民幣在便利店、飲品店、零售店等小型零售行業使用率高,過半商家表示,數字人民幣的紅包試點活動顯著提高了“五五購物節”期間店鋪的客流量及銷售額,并且在活動結束后,也陸續有人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
數字人民幣通過提高效率促進消費升級
據調查,36.92%的消費者表示數字人民幣操作便捷,36.38%的消費者表示數字人民幣會提高支付效率。數字人民幣的高便捷性減少了交易中需要付出的財力、物力及實現交易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從而使交易的真實成本減少,最終提高消費的積極性,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數字人民幣具有高安全性、支付即結算的高支付效率等特點,能夠提高金融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數字消費。在滿足消費者基本消費需求的基礎上,使其有更多的閑暇和資金來獲得更高層次的消費服務,從而有效促進消費結構升級。
數字人民幣的發行通過降低成本及交易費用促進消費結構升級。一是降低貨幣流通的成本。傳統實物貨幣從發行、運營、回籠、貯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支持,并且流通成本大。第三方移動支付的電子貨幣雖然節省了印刷成本,但是移動支付系統需要高額維護成本,并且平臺經濟間的頻繁競爭增加了支付交易的繁瑣程度及消費者的額外成本。二是降低交易費用。數字人民幣采用付款人與收款人點對點直接交易的模式,在金融市場的貿易融資、衍生品交易等金融領域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結算,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易費用和管理費用。交易費用的降低,有利于提高消費者的積極性,通過增加消費促進消費升級。
數字人民幣通過提高零售支付系統支付效率和多元的支付方式升級消費模式。數字人民幣替代流通中的M0,主要應用于C端小額零售支付場景。數字人民幣可用于智能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設備,并且用戶可以選擇多種方式進行支付:“碰一碰”支付、“雙離線支付”、可穿戴數字人民幣錢包、可視卡硬件錢包支付,增加了支付的便利性,提高了支付工具的多樣性,為消費者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低成本、更安全的支付選擇。
上海數字人民幣示范市場鎮寧菜市場,每戶均可接受數字人民幣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云閃付及現金支付。從以前只使用零錢、攜帶不便的現金支付到如今多樣化的支付方式,消費者可以靈活選擇,菜市場的小商戶經歷了紙幣支付—移動支付—數字支付,表示數字人民幣進一步提高了小額多次交易的效率,更好的適應性為消費者帶來了新的支付方式選擇,容易刺激消費者進行小額消費,提高消費積極性,從而促進消費升級。
從試點情況來看,數字人民幣“雙離線支付”功能使其在無網絡環境下仍可流暢使用,IC卡、手機終端、可穿戴設備可與手機App互聯,支持多種離線支付方式,“雙離線支付”“碰一碰”支付等都進一步提高了支付效率,提高了消費者的支付體驗。數字人民幣使消費者支付方式的多樣性得以豐富,進一步將依賴于網絡的手機移動支付的消費方式升級為依托數字技術的數字支付方式。
發行數字人民幣能夠提高銀行貨幣服務效率。數字人民幣非去中心化、可追蹤的特性使央行能夠擁有實時、完整的數字人民幣流通數據。國家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可以獲得清晰準確的貨幣使用情況,再結合國際和國內宏觀形勢調整貨幣的投放數量,因此可以很好地應對通脹或通縮。穩定的經濟政策與平穩的物價,有助于促進居民消費,使居民消費水平可持續增長。商業銀行也可以實現精準貨幣存儲利率調控,合理的利率范圍有助于居民減少存儲、擴大消費支出,有利于消費的擴容升級。
使用數字人民幣能夠提高工資、補貼精準發放的效率。基于數字人民幣的智能合約技術,數字人民幣對公錢包可以為企業向員工支付薪資、酬勞等費用提供全新、快捷的發放方式,薪酬發放資金實時到賬且代發交易無手續費。企業可以通過開立母、子錢包為總、分公司或連鎖經營模式企業提供經營資金分賬核算方案,并且子錢包資金歸集時間及方式可靈活設置,提高政府或企業補貼精準發放的效率。工資、補貼的精準發放與實時到賬能夠有效保障居民的資金鏈,是消費擴容升級的基礎。政府、企業也可以通過發放數字紅包的形式,促進短時間內的居民消費。
數字人民幣通過助力普惠金融促進消費升級
數字人民幣以數字化人民幣的形式,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信計算、軟硬件一體化專用加密等創新技術,優化了支付環境,提高了數字支付的普惠性,有效節約了消費成本,提高了消費水平與結構,促進消費升級。
數字人民幣豐富了法定現金形式,作為數字形態的現金助力普惠金融,促進消費方式升級。現金的使用場景在數字技術和移動支付的發展下越來越少,但部分群體仍有現金使用需求,依托移動網絡、移動手機及手機App進行的移動支付固然便捷,但因移動網絡搭建、移動技術、信息安全性、經濟年齡等原因不能完全取代實物現金。數字人民幣適應線上線下各類支付環境,減少了因技術素材、通信網絡覆蓋等因素帶來的使用障礙,進一步打破了物理和地域等客觀因素的界限,提高了金融服務的質量,滿足公眾對支付工具安全、易用的要求。
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多元性是金融普惠的具體體現,能夠推動消費水平升級。數字人民幣線上線下場景多元,從重點民生領域入手,正在打造保險市場、期貨市場等金融全場景應用,滿足各個主體、各個層次的差異化需求。線上與各互聯網平臺合作的子錢包形式,能夠利用各平臺用戶資源擴大消費者線上消費范圍,使消費擴容。線下圍繞食、住、行、游、購、娛、醫重點民生領域,高覆蓋廣度能夠提升消費者整體消費水平,高便捷度容易刺激消費者進行消費并促進消費水平升級。
數字人民幣對公錢包為資產管理者提供定制化、綜合化的資產管理途徑。數字人民幣對公錢包是除了傳統銀行之外,用于收支數字人民幣的一個特殊的數字現金保管箱,基本戶支持將關聯錢包中的數字人民幣進行兌回、兌出操作,一般戶僅支持將關聯錢包中的數字人民幣進行兌回操作,這些都能更好地對接小微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加速了傳統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惠及政策。數字人民幣對公錢包所帶來的定制化、綜合化的資產管理途徑,尤其能有效地使個體工商戶區分個人消費與生產消費,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個人資產管理,提升個人消費質量水平,推進消費擴容升級。
有關數字人民幣推廣的建議
加快完善法定數字人民幣使用的監管技術
數字人民幣采用區塊鏈技術、可信計算、軟硬件一體化專用加密等創新技術,增加了金融系統的技術風險,應加快提升對法定數字人民幣應用的監管科技水平。數字人民幣錢包分為軟錢包和硬錢包,對數字人民幣軟錢包,應加強移動支付終端App、軟件開發工具包(SDK)、應用程序接口(API)的管理,區塊鏈技術等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的升級。金融機構不斷加強和提高自身金融科技實力。硬錢包基于安全芯片技術,依托IC卡、手機終端、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的特點,應完善一系列相關的雙離線支付下防盜刷、防丟失相關的科技監管措施,提升監管水平。可以建立專業化的數字人民幣監管體系,央行可以聯合其他監管部門成立數字人民幣監測分析中心,各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設立專業的數字人民幣業務部門,對數字人民幣的交易進行專門監測。
完善央行數字貨幣推廣機制和應用場景建設,進一步提高市場滲透率
從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的發展進程來看,使用場景的豐富性、多元性,平臺經濟的完善性可以深度影響支付手段市場的使用度,數字人民幣作為一項提高效率、服務大眾的普惠金融設施,需要接受用戶和市場的檢驗,可以借助其特殊優勢逐步完善應用場景建設。
以民生領域為切入點,加強應用場景建設,繼續積極擴大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數字人民幣現已在消費、交通、生活繳費、金融市場多個場景展開試點活動,可以逐步加大圍繞食、住、行、游、購、娛、醫重點領域的支付應用場景建設,并加強與各類生活場景App合作,結合日常消費場景讓用戶在日常消費中熟悉并使用數字人民幣。
積極探索數字人民幣推廣的多元方法。因中國各地經濟發展程度、教育普及程度和金融素養差異大,應加強活動宣傳、教育科普推廣工作,通過新媒體、金融機構現場海報、銀行社區線下科普活動等方式推廣數字人民幣,普及數字貨幣相關知識,避免出現“數字鴻溝”。相關普及和宣傳工作的展開,可以讓用戶真正意識到數字人民幣區別于第三方支付及傳統銀行卡的優勢,輔以活動吸引,如購物節免費紅包等。
加大針對特殊人群及特殊場景的應用研發。利用“雙離線”支付技術,針對特殊群體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拓展日常使用場景建設,數字人民幣雙離線支付功能可以不依賴手機和移動網絡,將數字人民幣存放于IC卡、可穿戴設備,可以大大提高繳費的效率。第三方移動支付依賴網絡及智能手機,老年人和小孩不便使用,而數字人民幣國家信用背書所賦予的安全性及“雙離線支付”不需要利用移動網絡的兩大特性,很容易受到此類特殊人群及特殊應用場景的青睞,零手續費和實時結算的優勢又將極大地提高商家和用戶的使用積極性,增強用戶黏性。試點下沉到特殊人群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從數字人民幣最大普惠能力的特殊優勢入手,加大針對特殊人群和特殊場景的應用研發,從下至上與從上至下的推廣戰略同步進行,最大化地加強社會對數字人民幣的認可度和使用度。
加大“雙離線支付”、硬件錢包等特色功能應用場景的研發。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可以先應用于醫保、公交、地鐵等使用硬件卡交易的場景,再將硬件錢包設施添加到老人和小孩日常消費等民生領域。“雙離線支付”可以彌補以往因信號不好、沒有信號導致支付不暢的問題;“碰一碰”支付簡化了支付流程,這些都是數字人民幣相較第三方移動支付的特色功能,在吸引用戶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積極開展與第三方移動支付機構、互聯網企業的合作
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2020年移動支付用戶問卷調查報告》,移動支付已被絕大多數用戶接受,有近四分之三的用戶每天使用移動支付,移動支付與居民日常生活消費深度融合,94.9%的移動支付用戶使用移動支付進行吃穿用度等生活方面所需品的購買。商業銀行在支付場景建設中的主要難點在于自身的場景較少,從各商業銀行在2018年大力推廣的Ⅲ類賬戶情況來看,其中生活繳費等民生領域功能使用度較少,應利用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構建的豐富應用場景和平臺建設,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與相關互聯網企業展開合作,繼續打造和升級更多數字人民幣的平臺消費場景。
本文轉載目的在于知識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原創作者:四九八科技。禁止轉載,本文鏈接:

您關注的城市合伙人案例

查看更多成功案例
云收單
10年老牌支付專家
新大陸旗下成員企業
400-0591-498
|最新文章
|聚合支付的使用場景
- 餐飲
- 超市
- 酒店
- KTV
|熱門關注